新聞中心訊(江宣) 又是一年清明至,又是一次追思節。3月30日,清明節前夕,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精神,校黨委宣傳部組織江服大學生旗幟宣講團成員前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開展“追尋紅色記憶,賡續紅色血脈——行走的思政課”主題教育活動。

帶著對革命烈士滿滿的敬畏之情,宣講團成員走進了這座充滿歷史沉淀的紀念館。進入紀念館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由著名的雕塑家陳允賢一九九七年創作的一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進入大樓,來到序廳,正中有一座圓雕《石破天驚》:一只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石塊中伸出,緊扣著步槍的扳機。四周環繞著用血與火編織的歷史畫卷,展示著起義軍英勇無畏的戰斗姿態,站在此處,聽著館內講解員的講解,宣講員們便能感受到戰士們堅定的眼神和無畏的勇氣。
在紀念館內,宣講員肅立瞻仰,深切緬懷。耳邊聆聽著講解員聲情并茂的紅色故事講解,烈士的誓言仿佛就在耳畔響起。通過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難忘的實物,宣講員們再次重溫了革命先烈們信仰堅定、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光輝事跡,紛紛表示深刻感悟到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誓死救國的愛國精神,未來也將繼續傳承和弘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





隨后,宣講團成員來到《紅土地上映初心——江西革命文物聯展》專題展覽室參觀。展覽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重大革命事件為線索,分“工運旗幟”“八一建軍”“井岡星火”“紅色中華”“浴血榮光”五個部分,有1931年11月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證、1933年譚冠三的黨員登記表、1949年南昌市人民政府(政)字第一號布告手稿、1927年南昌起義時賀龍使用過的紅漆描金山水紋木胎梅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楊尚奎編織的方角竹提籃等文物。展覽著重展示了江西是工人運動策源地、人民軍隊的搖籃、中國革命的搖籃、共和國的搖籃以及長征出發地等閃亮篇章。
活動最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宣講員們對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總結,現場與宣講員們交流分享了此次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的所思、所感、所想、所得。鼓勵宣講員通過走訪紅色足跡、挖掘紅色故事,能從中感悟紅色文化并學習紅色精神,爭做紅色精神的宣傳者、踐行者、奮斗者。

宣講團成員高儀表示,參觀完八一起義紀念館,讓我深刻感受到紅色革命文化的魅力,領悟了紅色革命精神。90多年來,無論是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還是在抗洪救災第一線,或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阻擊戰中,都能看到人民軍隊的身影,這就是紅色革命精神的傳承。作為一名大學生宣講員我們更應該將想法落到實處,敢想敢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紅色革命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