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文/劉麗娟 盧橋輝)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4月21日晚,江西服裝學院大學生旗幟宣講團以“緬懷先烈”為主題走進班級開展了8場宣講,以紅色故事宣講、表演等形式,講述紅色故事、傳播青年聲音,引導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升華愛國情懷,勇擔歷史使命。
劉秋梅《七根火柴》
長征途中,一名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將黨證和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給戰友,囑托其轉交黨組織。戰友追上隊伍,點燃篝火后,將余下的火柴和黨證交給指導員。作品通過感人細節,展現了革命戰士的高尚品格,主角是那位無名戰士,盧勇進。

劉秋梅同學的《七根火柴》的故事雖然簡短,但卻蘊含著深深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精神讓人敬仰。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戰士,他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
熊歡《南昌起義》
“是誰?為我們的今天,打響了埋葬蔣家王朝的第一槍。”這是《八一起義歌》中的歌詞,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1927年發動的一次武裝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軍旗上繡有“八一”二字,代表著南昌起義的爆發和人民軍隊的成立。

熊歡同學講述賀龍等人在南昌起義中的故事,他們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黨組織,為革命事業奮斗終身。南昌起義中的年輕人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擔當和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軍隊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走好新時代的長征。
王國基《朱德的扁擔》
王國基同學的《朱德的扁擔》主要講述在井岡山時期,關于朱德元帥的扁擔故事。剛開始主要講述了井岡山時期紅軍的挑糧條件很艱苦,山路崎嶇,工具缺乏,路途遙遠。之后講述了,朱德元帥與戰士一起挑糧,警衛員藏起扁擔,元帥尋找扁擔,最后找到扁擔的故事。激發了戰士們無比的敬佩之情。從這個故事中同學們了解到了井岡山時期紅軍的艱辛與困難,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努力奮斗。
肖甜《一床被單》
肖甜同學講述的《一床被單》的故事,其中的這款綢緞被單是歷史的瑰寶,見證了紅軍將領項英與于都百姓的深厚情誼。當年紅軍長征途經于都,疲憊且物資匱乏,但當地百姓卻無私援助。項英深受感動,與百姓建立了深厚友誼。一位于都百姓贈予他珍貴的綢緞被單,成為長征途中的溫暖陪伴和情誼象征。如今,這款被單珍藏于博物館,提醒我們銘記歷史,珍惜友誼。

心得體會
宣講團成員王國基表示:“作為一名江服大學生旗幟宣講團的一員,我深感榮幸能夠參與本次下班級紅色宣講活動。在當前社會,各種思潮和觀念交織,一些人對黨的歷史和理論了解不夠深入,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因此,通過紅色宣講,我們可以更好地傳播黨的聲音,弘揚黨的精神,引導更多的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參加宣講團的初心與意義。”
人文學院學生劉鈺表示:“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應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也讓紅色基因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總之,這次紅色宣講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增強了我對黨的認識和信任,也激發了我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和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江服大學生旗幟宣講團堅持每月深入學院、班級、社團開展宣講活動,激勵全校青年學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理想信念,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奮進力量。大家紛紛表示,將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把革命精神繼承好和發揚好,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