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校要聞 · 正文
分享
服裝報訊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17〕19號)要求,經高校申報、專家推薦,我校服裝博物館“大力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服飾文化”項目被批準為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特色展示項目。
江西服裝學院一貫秉持文化服務社會的理念,努力踐行大學要傳承優秀文化的使命,自籌資金建設了面積達4500平方米的服裝博物館,規模較大、體系健全,館內收藏、復制和展示了萬余件民族服飾展品。館內服飾精華薈萃,絢麗多彩,特色鮮明,記錄著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千百年來的變遷。如周代皇帝的冕服、清代百蝶袍、民國刺繡、赫哲族魚皮服、畬族鳳凰冠彩帶、江西苧麻夏布、貴州古棕衣、土家族琵琶襟、毛南族織錦等,其中有些不乏是我國僅存的服飾珍品。館內另設有“衣冠天下”中國漢族服裝史情景展區、“錦繡中華”56個民族服飾展區和“服裝穿越70年”近代服裝史等展區。觀眾還可以現場操作古老的紡織器械,體驗織繡染織等技藝。學院通過實景課堂、體驗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等形式,引導觀眾增強文化自信。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服裝博物館2017年新增了可顯示古今“絲綢之路”的巨型電子沙盤,令人耳目一新,一目了然。香港中華辭賦研究院院長顏麒麟老先生為江服撰寫的中華服裝史上第一賦——《服裝賦》,成為鎮館之寶。學校服裝博物館始終堅持對外免費開放,開館至今已累計接待觀眾近30萬人次。
上一篇轉型發展||海瀾集團與我校進行校企合作洽談
下一篇創新創業||江西服裝學院舉行第十一屆眾創空間入園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