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理論頻道刊發我校黨委書記陳付龍署名文章《著力培養堪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特將全文轉載如下。

著力培養堪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陳付龍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筆者認為,必須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個根本政治任務,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信仰引領青年,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青年,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青年,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礪煉青年,努力培養造就堪擔時代重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
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信仰引領青年。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廣大青年的前進方向,也是青年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因此,必須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信仰引領青年,努力培養有遠大理想的新時代青年。一方面,要深化馬克思主義教育,引導青年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深刻理解其蘊含的真理性和科學性,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趨勢,從而筑牢共產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樹立“為人類求解放”的崇高理想,成長為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另一方面,要深化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教育,引導青年深刻領悟建黨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蘊含的精神內核,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精神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成長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者。
始終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青年。個人的品德如同木之根、水之源,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才會展露出大志氣,才可成就大事業。因此,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青年,充實志氣之髓、鎖住志氣之魂,夯實志氣之體,努力培養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時代青年。一方面,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青年深入理解其意義、內涵、淵源和實踐要求,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形成正確的價值認知、思想觀念和人生理想,成長為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領航者。另一方面,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引導青年學習革命先烈、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時代楷模等先進典型,積極參與文明之星、自強之星、最美大學生、最美青少年等評選活動,廣泛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校園創建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更多青年見賢思齊、向上向善,成長為知行合一的示范者。
始終堅持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青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主題,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必須堅持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青年,努力培養有豐富知識的新時代青年。一方面,要深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青年準確把握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正確認識自己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激發為黨工作、為國奉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增進學習知識和本領的內生動力,從而在勤學苦練中積累豐富的專業知識,成長為緊跟時代發展的領跑者。另一方面,要深化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引導青年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執著與奮斗,成長為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
始終堅持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礪煉青年。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是人類獲取生存經驗和發展技能的重要載體。沒有實踐就沒有人類世界,就不會有人的現實存在。作為一種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不斷創新是當代科技發展的主旋律。因此,必須始終堅持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礪煉青年,努力培養有強大能力的新時代青年。一方面,要深化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引導青年積極參與創新競賽、創業實踐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做到受教育、作貢獻、長才干,進而不斷提高社會認知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成長為一心為黨為國為民的奉獻者。另一方面,要深化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引導青年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經濟主戰場,用自己的所學極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練就過硬本領、強大技能和高超水平。
走好新時代趕考路,做好新時代領航人。我們必須胸懷“國之大者”,重點解決好“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千方百計動員青年、教育青年、錘煉青年、服務青年,著力培養堪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支撐。
(作者系南昌工程學院教授、江西服裝學院黨委書記)
(基金項目:本文是江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編號:21WT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原文鏈接:人民網:著力培養堪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