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報訊(實習記者/熊承昊 劉昕 鄭雯韜 攝影/羅朝芳)11月12日下午,我校第219期博雅講壇在思賢樓三樓報告廳舉行。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獲得者,祁剛高級時裝設計工作室、浙江森創服裝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被業界稱為鬼才設計師的祁剛應邀來校作了題為“民族與時尚——中國設計之路”的專題講座,與同學們分享了他的時尚設計追夢之路。

講座一開始,祁剛給服裝來了一個定義。他強調,服裝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是集商品、精神與物質生活于一體的藝術品。服裝的藝術性不但滿足了人們對穿衣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藝術審美的需求。服裝設計具有文化與產業的雙重屬性,兼有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由設計師以藝術美形式展現,這正是服裝中所蘊含的有別于其他藝術品的獨特之處。
祁剛表示,縱觀世界服裝領域,中國服裝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國是服裝產業大國,中國制造的服裝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中國服裝的文化、理念、設計等受到青睞。中國服裝設計已從單純強調藝術細節的產品設計轉向強調具有市場意識、符合人本需要、傳遞品牌能力的產品設計,遵循創新與繼承相結合,挖掘具有文化底蘊的中國元素的設計表達方法,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不失民族特色,將傳統服裝的優點和現代時尚元素緊密結合并發揚光大,同時激勵服裝品牌發展戰略的構建。
隨后,祁剛以“中國紅”“龍鳳呈祥”“梅蘭竹菊”“中華漢字”“山水風光”“青花瓷”“中國畫”“神獸”“新式旗袍”等九個關鍵詞,結合2020年女裝春夏設計趨勢,為師生講解了中國元素的魅力。
祁剛強調,中國傳統元素是中國文化的縮影和精髓,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被服裝設計師運用到自己的服裝設計當中。但懂得美的人知道怎么找到標點,讓這種美停頓下來,享受時光的瞻仰。如果濫用中國文化元素,就會引起大家的審美疲勞。“中國元素不能太多”祁剛說,“作為設計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創新意識,不要為自己設限,因為不設限的人生才有無限可能。”祁剛建議同學們在設計服裝的時候,要從自身感興趣的元素著手設計,遵循創新與繼承相結合,將傳統服裝的優點和現代時尚元素緊密結合使中國的文化傳輸出去,發揚光大。他說,“中國風”不意味著照搬中國元素,而是要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基礎上,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讓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科技、未來感想融合,散發獨特文化魅力和個性特征。他表示,時尚沒有國界,服裝沒有邊界。時尚這個名詞,跨越各個國家,很多外國人都很欣賞中國的服裝,原因就在于服裝中運用了中國特有的元素。
設計無處不在,靈感無處不在。祁剛老師的融入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創意設計在每位在場同學的心中激起漣漪,解讀創意思維,體會時尚設計,將設計的思維融入教學,激發同學們的創意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