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報訊(記者/周晨濤 方雯鑫 攝影/周建濤)為傳播中華傳統服飾文化,體會傳統服飾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意義,9月21日上午,我校第212期博雅講壇在思賢樓三樓報告廳舉辦。北京服裝學院客座教授、校外導師,古典織繡服飾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古玩商會會員李雨來擔任主講,我校校長陳萬龍和相關專業400余名學生共同聆聽了本期講座。
清代在中國服裝史上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歷史時期,它以滿族的服飾裝束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李雨來詳細介紹了清代服裝制度,清代的服裝品種結構和名稱,清代宮廷服飾和漢族服飾的區別,通過服飾還原了清代的社會環境,從而幫助師生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清代的社會生活面貌。

接著,李雨來介紹了袍,褂,氅衣襯衣,裙,鞋五個種類的服裝。他以實物對比的方式解釋了宮廷服飾和漢族服飾之間的差別。李雨來以漢式氅衣為例,詳細闡述了滿漢服裝的分類研究,清代女裝的名稱定位、應用場合和范圍。
講座后,同學進行了踴躍地發言提問,李雨來認真耐心地解答了同學們的疑惑。并且將自己帶來的四件藏品給同學們觀賞研究。
博雅論壇結束后,我校校長陳萬龍博士為李雨來頒發了研究員聘任書。

穿我中華服飾,傳我中華文化。李雨來老師詳細講述了清代漢族服飾和宮廷服飾的區別以及清宮廷服裝紋樣演變過程,讓師生受益匪淺。我校不斷為學生提供素質培養和施展才華的平臺,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培養傳承文化與創新應用的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