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文/萬強)秀美華夏,錦衣華裳;中華服飾,源遠流長。11月1日,由江西服裝學院全新創作的大型原創音樂舞臺劇《服裝賦》在霓裳宮震撼上演。這場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音樂舞臺劇不僅詮釋了中華服飾文化之美,更循著歲月的印記探索傳統文化創新與傳承,帶給觀眾一份驚喜。

歌舞劇《服裝賦》是由江西服裝學院300余名師生歷時一年潛心創作的一部展現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絕世佳作,通過音樂、舞蹈等不同表現形式全面展示中國古典服飾的韻味與中華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服裝賦》自2021年立項以來,已先后在校內外完成五場公演,收獲了社會一致好評。2022年,在金頂獎服裝設計師張肇達的指導和參與下,《服裝賦·華裳絲語》無論服裝,還是舞美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2023年,《服裝賦》榮獲江西省“一校一戲”展演活動三等獎。今天,《服裝賦》第五次登上舞臺,再次全面升級,以時光為媒,通過音樂、舞蹈、服飾走秀等不同表現形式,全面展示兩百余套傳統服裝和精美飾品,再現中國服飾的永恒之美與其背后的精神內涵。

《服裝賦》分為《秦風漢賦》《唐錦宋韻》《明禮清貴》《絲路暢想》四個篇章,該劇展示兩百余套涵蓋春秋戰國、漢、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代的傳統服飾,在華美服章間,回顧泱泱華夏文明;在緩歌縵舞中,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中華服飾的文化精髓。


第一章秦風漢賦
舞蹈《采薇》




古風悠揚,詩韻流轉;一舞千年,夢回往昔。舞蹈《采薇》源于《詩經》中的同名詩篇,以其曼妙的舞姿和深邃的情感,展現了古代女子溫婉、內斂的古典美。舞臺上,長裙水袖的女子們踏著柔和的曲調翩翩起舞,仿佛將觀眾帶入了《詩經》的世界。她們的身姿搖曳、風姿綽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韻味與力量,將古典舞蹈的柔美與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讓人仿佛看到了古代戰爭的艱辛與思鄉的情懷,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歷代服飾秀(春秋戰國、漢、魏晉南北朝)




華彩紛呈,穿越千年,歷代服飾秀啟幕,織就一幅幅流動的歷史畫卷。歷代服飾秀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盛宴,它匯聚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服飾精華,從古樸典雅的先秦服飾到華麗繁復的唐風古韻,每一件服飾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模特們的精彩演繹,我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親眼見證那些古老服飾的璀璨與輝煌。這場秀不僅展示了中國服飾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第二章《唐錦宋韻》
舞蹈《大唐游春圖》



倚夢織春,賞盛唐盛世;彩綢翻飛,舞敦煌飛天。舞者翩然多姿,邀請觀眾們共赴一場流光溢彩的春日饗宴,演繹著歷史的華章與現代的藝術交響。舞蹈《大唐游春圖》以唐代的盛世文化為背景,通過舞者的曼妙舞姿,展現了大唐的繁榮與輝煌。舞者們身著流光溢彩的服飾,翩翩起舞,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與古人共舞。他們的舞姿纏綿悱惻,情感細膩豐富,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浪漫與幻想的大唐盛世。
歷代服裝秀(唐、宋)



穿越千年風華,細品唐之繁華,宋之雅致。唐朝文化開放包容,吸納了來自西域、中亞等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唐朝服飾以其華麗、開放和多樣性為特色;宋朝文化注重精致和內斂,文人雅士崇尚清雅、含蓄的審美情趣。宋朝服飾則以其簡潔實用、文雅致意為主要特點。兩者共同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第三章明禮清貴
歷代服裝秀(明、清)



明、清兩代服飾,猶如一幅幅流動的歷史畫卷,訴說著古代中國的審美變遷與文化韻味。明的雍容華貴,獨顯氣質;清的清秀簡潔,民族融合。明、清兩朝各具特色的服飾配合著舞臺的燈光表現得尤為突出,不僅展示了禮儀與服飾交織而成的民俗變遷,更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
第四章《絲路暢想》
舞蹈《千年之約》

一曲穿越時空的旋律,邀您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藝術盛宴,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韻味,在舞步中見證歲月的流轉與文明的輝煌。再現古絲綢之路上不同文明的交匯,他們的動作輕盈而富有韻律,如同沙漠中的駝鈴,悠揚而深遠。臺下的觀眾也被這絕美的一幕所感染,似要與其共舞,共赴千年之約。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一場《服裝賦》用匠心詮釋中國服飾文化的底蘊。用一個個沉浸式的場景,展現出中國傳統服飾持久的生命力,也呈現出中國服飾禮儀文化的變與不變。這場“形神兼備”的時尚大秀,彰顯出江服人的不忘初心,堅持工匠精神的信心。江服學子將為中國時尚行業的發展與繁榮增添自己的力量,傳承中華服飾之精華,復興華夏“衣冠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