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供稿/服裝設計學院)10月30日,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產品設計系主任、馬來亞博士、國家重大項目基金專家Dr.Siti Rohaya Yahaya應邀來校,作題為“在數字時代重構傳統紡織品:將傳統與創新結合”的學術報告會。報告會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服裝設計學院院長張寧、副院長羅密、副院長陳曉玲、后勤處副處長李勛及師生參加了本次報告會。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徐東博士進行雙語主持報告會。

Dr.Siti作學術報告
在講壇開場,Dr. Siti首先闡述蠟染(Batik)是一種古老的染色術,利用這種方法染出來的圖案,兼具了藝術的裝飾趣味及實用價值。同時蠟染的每一幅圖案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方法是用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紋樣,然后浸入靛缸(以藍色為主),用水煮脫蠟即現花紋。結構嚴謹,線條流暢,裝飾趣味很強,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Dr.Siti的傳統蠟染工藝與現代時裝設計師的合作項目
隨后Dr.Siti提出,現代設計師在對傳統蠟染的再創造過程中,也融入了大膽的色彩和創新的圖案,使蠟染在國際時尚舞臺上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一過程不僅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關注,也為傳統工藝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
講壇中,Dr.Siti還探討了人工智能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強調其在傳統工藝復興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對大量蠟染圖案的數據集進行訓練,AI能夠識別傳統模式并生成新的設計,從而為傳統工藝帶來了新的可能性。盡管蠟染在現代社會中逐漸受到重視,但Dr.Siti也指出大規模生產和廉價合成面料對傳統蠟染工藝構成的威脅。面對這些挑戰,Dr.Siti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必須保持對手工蠟染的質量和真實性的堅持,以確保這一傳統技藝的延續。

會后Dr.Siti與參會教師進行學術交流
講壇結束后,Dr.Siti與參會師生圍繞如何在現代設計中融合傳統元素展開了熱烈討論。同時,參會師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此次國際交流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們的文化認知,也為我們提供了全球視野,促進了時尚設計的多元化發展。

本次博雅講壇傳遞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對創新實踐的追求,激勵更多年輕設計師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新的靈感與方向。在今后教學中學院將引進更多跨文化設計項目,鼓勵學生從不同文化背景中汲取靈感,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全球化視野。未來,江西服裝學院將繼續帶領師生在理論與實踐中找到平衡,以創新和開放的態度面對設計教育的挑戰。